本文作者为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王丹等,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1. 迎接股权融资大时代
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提供了经济增长动力和企业盈利的基础。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结束,传统增长动力已经衰竭,必须转向寻求人力资本、创新和改革等新的增长动力,其中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发展,是激励企业家创新的最佳方式,将奠定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根基。
在3月12号举行的两会答记者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股票市场上融资资金直接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金融的大量活动都是在进行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直接或间接进行服务。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资本市场“承载着改革梦想”,资本市场的发展受到更大支持,各类股权融资逐渐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股权融资规模全景扫描
2.1 股权融资,创新之基
从全球来看,80年代以来,同样是利率长期下降的背景,美国股市、经济均兴旺发达,而日本、欧洲则步履艰难。我们认为这其中最大差别在于经济增长,在过去30年日本过去30年的GDP几乎没有增长,而美国GDP总量在80年代以来翻了3倍。未来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创新,而我们认为其中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2498家上市公司,美国则有5008家上市公司,接近中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两倍,而日本共有3408家上市公司,约中国的1.36倍。14年末中国股票市值约为37万亿,占GDP 58%,而美国13年末股票市值与GDP的比重为125%。中国股市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比美国、日本、中国的企业市值分布,可以发现日本在传统产业领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而传统产业基本都是在间接融资为主。美国的领先主要体现在新兴产业,而资本市场具有培育新兴产业的功能和作用。
资本市场为美国新兴产业提供了动力。Google、Apple以及Facebook等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值都是日本同类公司索尼、松下的10倍以上市值。而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得以不是那么落后,在于我们拥有了腾讯、百度、阿里等多家伟大的科技公司,都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培育。本土资本市场过去的贡献乏善可陈,国际IPO则为一些科技公司股权融资提供了渠道。
过去中国的股市受到多重管制,在新政府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放松管制是大势所趋,注册制的放开意味着每个人的公司都有上市致富的机会,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2 国内IPO和国际IPO正加速
2014 年我国A 股融资市场较13年有大幅回升,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融资规模均创下三年来新高。14年A 股市场累计融资约7570亿元,是13年的近2倍。其中,IPO 市场累计融资约613亿元,增发累计融资约6822亿,配股累计融资约135亿。
14年IPO开闸以来,IPO募资规模和IPO上市公司数量正在快速提升。2014年全年国内IPO募资613亿,而15年前3个月IPO募资规模已达近482亿。
随着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中国的工业竞争力下降,而另一方面服务业的需求提升,经济结构将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10年以来银行、保险、电信、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几乎没有公司上市,而资本货物、材料、电子信息、商业服务等新经济行业上市数量增长较快。
而从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来看,14年以来消费者服务、公用事业、商业专业服务等行业的公司占到各自10年以来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较高,服务行业IPO正在加速上升,显示出股票市场对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在经济转型和升级中的良好预期。
海外市场方面,以国内企业赴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14年全年上市融资额分别为1381亿元和178亿元,均较13年有大幅增长。
从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行业分布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公司占据绝对优势。5年来赴纽交所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达17家,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达9家,分别占5年来总数的42.5%和20.9%。
2.2 新三板井喷,创新试金石
新三板的发展是股市放松管制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创新动力的试金石。14年是新三板加速发展的一年,14年8月新三板做市商业务正式开始实施,两会期间证监会表示15年将调研和试点多层次市场转板机制,考虑先从新三板与创业板之间的转板机制进行试点,更助力新三板市场的发展。
自14年初首批企业集体挂牌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增长迅猛。截至14年年底,新三板挂牌数为1572家,而14年新增挂牌1216家。目前在审企业500多家,拟挂牌企业约3700家,总计近6000家。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行业企业数量占比第一。14年制造业有883家企业挂牌,占总挂牌企业数56.2%,制造业挂牌企业总股本339.7亿股,占总体5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其余行业的挂牌公司则分布较为均匀。
2.3 上市公司再融资:增发为主,配股和可转债为辅
增发方面,2010年至今公开增发次数和募资规模上逐年递减,而定向增发则有加速趋势。14年定向增发实际募资规模达到6908亿,是13年的近两倍,定增次数达477次,是13年的1.7倍。截止15年4月,定增共发起164次,募资规模已超2000亿。
配股和可转债发行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补充。14年共有13家上市公司配股,实际募集资金逾135亿,15年前3个月有3家公司配股,实际募集资金16.8亿;14年共发行13只可转债,总发行量321亿,15年前3个月发行了1只可转债,总发行量60亿。
2.4 并购融资再起航,金融业首当其冲
07年激增,12年暴跌,14年再起航。04年以前,中国并购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并购融资规模不足1000亿元,每年发生的并购事件数量也小于1000起。而在05-07年间,并购融资规模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从05年的1200亿元左右大幅上升至06年的1.6万亿,并于07年进一步飙升至10.8万亿。
但07年的爆发式增长后继乏力,08年并购融资规模回落至10万亿以下,在经历了09至11年6万亿/年的平台期后,并购融资总规模于12年暴跌至2万亿元以下,而并购事件也由11年的高点大幅回落。但14年以来,并购融资规模触底回升,并购事件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并购融资或将在14年再度起航。
并购融资行业分布:金融业首当其冲。从14年并购融资的行业分布来看,金融和工业占比超过1/4,而可选消费和材料占比也超过10%,是14年并购融资的主力军。而在过去十年中,金融业并购融资占比始终名列前茅。
2.5 解禁减持规模大增,中小板成为主力
12年以来限售股份解禁减持规模大幅增长,14年减持规模接近2500亿、净减持规模超过1500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而15年1季度的减持规模则与13年全年相当,意味着15年限售解禁减持规模或迎来井喷。
中小板成减持主力,金融业领跑各行业。从三大板块看,中小板中的限售解禁市值减持占总减持比重的一半以上,成为减持的主力军,创业板紧随其后,占比超过1/3。而主板虽然体量较大,但减持规模却不及更年轻的中小板和创业板。
从行业分布看,15年1季度,服务业中以金融、地产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制造业中以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和通用设备为代表的加工装备类制造业成为减持的主要行业,其中金融业领跑各行业。
3. 股权融资创新动力,资本市场决定未来
从中国当前每年的新增融资结构来看,信贷融资占比依然超过60%,而与银行相关的信托、委托等融资占比也超过20%,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不到20%,意味着直接融资的发展空间巨大。
而中国过去的股市受到多重管制,上市成为特权,诞生了诸多权贵资本,除此外,股市IPO有亏损企业不能上市的条款,导致大量企业无法上市。随着监管放松、注册制加速推进,股权融资将加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