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tless
文章数量:309
点击人次:4874414
- ·我的日志(310)
- ·2018年07月
- ·2017年08月
- ·2017年06月
- ·2017年05月
- ·2017年04月
- ·2017年02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8月
- ·2016年07月
- ·2016年06月
- ·2016年05月
- ·2016年04月
- ·2016年03月
- ·2016年02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12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10月
- ·2015年09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6月
- ·2015年05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07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原创】 马云、乔布斯与中国商人
-
我的日志
马云、乔布斯与中国商人
这本书,前后写作和改写了接近3年,3年中,我因为家事和公事,折返于美国与中国之间。
在2014年的接近半年的时间里,我都在中国进行密集的财经采访和公关项目,总是飞来飞去,飞到呕吐,流窜于各个城市,不停地见客户,不停地跑会场,不停地参加活动,做一场又一场的讲标提案。
关于飞行,我曾经有一次在休斯敦,邀请休斯敦美国商会一位企业家,前往中国参加商务考察和游玩,但这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断然婉拒,他摆摆手长叹,never flying,当我一个月20天飞在高空中时,我终于明白了生活中对于发现乐趣的真正含义。
因为飞得勤奋,得以与大批中国商人以零距离接触。深刻了解到他们的胶着,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疑惑,他们的迷茫,以及他们面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忧患。同时,因为拜访了化妆品直销界、餐饮快餐外卖界和瓷砖壁纸建材界的大量客户,我有些不得不说的想法与感悟。
2014年10月国庆后长假的那个傍晚,我和我的一群建材圈的朋友,在重庆二郎的一家老火锅馆里面吃火锅。他们都是重庆建材发源地马家岩的早期经销商和建材风云的见证者。
我们一起吃火锅,我们一起看夕阳日落。老油火锅很醇厚,很辛辣,我们的气氛也吃得很凝重。
我的朋友说,2014年,是传统行业,尤其是建材行业最惶惑的一年。互联网的浪潮扑面而来,以无法逆转的趋势拷问着传统行业。“对于马家岩市场的明天,我们心中也没有底……”。
于是,在他们的惶惑与哀怨中,我开始给他们讲关于中国马云以及美国乔布斯,乃至他们之间分别与合伙人的故事。这中间,当然少不了对于互联网的追问。
马云背后的中国商人们
整个2014年的下半年,整个中国都被一个人物躁动着。那就是中国的新任首富马云。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充满着关于南翔技校、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段子。
我的一位90后小伙伴“庆叔”在他的微信里这样写到,“朋友圈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偏离了原来我对它的预期,现在满屏幕地充斥着挖掘机哪家强的段子,它已经由原来的生活娱乐资源,变成了一个段子手盛行的水区。”
再这样下去,朋友圈无非是在自掘坟墓,那么,说到掘坟墓,问题来了……
人们广为传播的话语往往反映了这个时代最流行,最扣人眼球,抑或最直击内心的痛点。
最出名的一句话即是,“今天你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充满了极具蛊惑力的报复意义,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艳丽和骄纵。
这句话是马云领衔的马里巴巴帝国,在纽约成功的IPO之际,流传中国深入人心的马氏语录。但其实,此话是否真正出自马云之口,恕难评价。
当然,很多年前,关于他的经典段子还有一些,诸如,“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很难描述的,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这些话看上去言简意赅,但真正切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只是因为这些话是马云说的,才被奉为经典。
可以肯定的,这是以快速增量为发展的商业中国,最真实的社会民情写照,因为人人都充满了巨大的不安全感,人人都想成为那个出类拔萃的强者,人人都期许将弱者踩在脚底,并重重地吐上一口唾沫,大大地出一口被人看低的恶气。
这个段子的始作俑者,或者仅仅是借马云之口,完成了网络上的非凡传播。这是段子党们的胜利与狂欢啊……
这个故事,我曾经在传销圈也听过。一个早年向自己亲友开拓开发的苦寒青年,被亲友拒绝后,毅然远走异乡,终于在广西北海靠异地传销成就霸业。
这位传销界的青年才俊,衣锦还乡后,但凡亲戚邀约的饭局,就算春节前后,元宵节的聚会也断然婉拒。
有人说他,钱来路不正,捞偏门还这样有骨气,真是人一有了钱就有了底气。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仿佛误会了,这位销界的青年才俊,也许真正是没有时间。他的时间不属于他,他得去开拓市场,下市场,陪人吃饭,跟人聊天,协助下属打单。他的精力和他的细节,都分给了业务上的往来。他忙着培训、集训、脑力激荡。他或许是真的没有时间搭理,当年寥寂他,寒碜他,不相信他的亲戚身上。
哈,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了客户经营。
这时候,段子党又神秘现身,有一段话很精辟的总结。大意是,但你在微信圈做微商的时候,一般亲戚都不会照顾你的生意。而一开始成单的,就是陌生人。等你小有成就时,聚会吃饭,亲戚朋友都不会拉下,最后买单的还是你。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处于飞速跃变期的中国,人们需要一种坚强感的释放。这种释放,来自于从屌丝到高富帅的逆袭。靠金钱,靠money来实现释放。
事实上,在中国,要实现阶层的跃升,可以靠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快速地积累财富。这里面就是从商,赚钱,积累财富,塑造底气。
在中国,在今日的中国,你只要挣到一定数量的钱,买上奔驰、宝马、凌志甚至是玛莎拉蒂(Maserati),你很快就能拥有属于你的朋友以及圈层。同样,你买房置业在高端社区的别墅层,你很快就能进入你所在城市的顶尖阶层的圈子。
中国阶层流动的很重要的一条因素是财富。财富可以打通尊贵与尊重。但其实,当华人哪怕是手握财富的华人,来到美国都需要经历一个融入和跃升的过程。
我的一位新移民朋友说,花了大价钱移民来纽约,但一开始就遭遇到了租房的问题,想去好的学区为孩子租房子,但附近很多地方就是不租给他们。
当然,还有一个案例是,一位新至纽约的中国土豪,要在纽约大学旁为孩子们租房子,居然遭遇到了管理委员会的集体拒绝,原因是这栋楼都是名门望族或有头有脸的人士。你在中国的名门望族,财富新贵不算。最后这位土豪,愤而花下重金,买下了比邻的另外一处豪宅。
中国的商人们,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是纤细而易怒的。他们在夹缝中生存,靠着聪明或者坚韧,完成了财富积累。
他们今天买遍全世界的财富投资,从奢侈品到豪宅,都是以消费路径为表达方式的成败之举。
我们眼中的中国商人,诸如中国商人的佼佼者马云。他们的成功有着正确的选择,勤奋的付出,踏实的行动。
但马云背后有一个很牛的合伙人——蔡崇信先生。这位台湾出身的耶鲁法学院毕业生,保持了低调和稳健,他没有很高的曝光率,但对企业的法律和财务贡献巨大。
他成功地帮助马云,拿到了台湾中信辜家和富邦蔡家的投资,没有他这样一位马云最重要的合伙人,阿里巴巴恐怕撑不过电子商务的泡沫,没有他,阿里巴巴就拿不到软银资金、吃不下雅虎中国。
阿里巴巴曾在 2013年,遭遇香港证交所隔空争论,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向港交所递出一封阐述“合伙人制度”理念的信。
而在阿里巴巴的创始合伙人中,有28名合伙人,仅仅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
1999年5月,蔡崇信从香港飞到杭州,代表公司到中国内地(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寻找投资项目。
35岁的他向马云毛遂自荐愿意辞职跟随,而且还带着太太同行,以示决心。
在杭州湿热的夏夜里,蔡崇信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向员工们讲述何为“股份”、“股东权益”,接着又帮“十八罗汉”拟出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合同,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如果没有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
蔡崇信之所以愿意脱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甘拿五百月薪,是因为他参与了阿里巴巴早期的股权设计,这种路径架构帮助他具备了和小公司合作的持续安全感。
无恒产者无恒心。职场上的冒险,同时也来源于强有力的合伙人制度设计。人们只看到了今日马云瞬间财富的辉煌图景,却忘记了当年进行商业路径设计的各种无奈与困顿。
2014年,49岁的阿里巴巴集团副主席蔡崇信入围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公开资料显示,到2012年7月,阿里巴巴从香港退市之前,马云的个人持股是7.43%,而蔡崇信的持股是经营团队的第二多,仅次于马云,为2.15%。
蔡崇信操盘的最大难度,就是以马云为首的经营团队“根本没有钱”,这群人手中唯一有的就是“看对市场,卡对位置”。蔡崇信的操盘难就难在如何引进资金,又不能经营权旁落,还能一步步把阿里巴巴推上电商巅峰。
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申请,估值800亿美元到2500亿美元不等,但实际上估值1627亿美元。成为谷歌和facebook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市值的公司,销售211亿股票。
阿里招股书显示,阿里合伙人组织共有28名成员,包括22名阿里管理层和6名关联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管理层。除了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其余合伙人在离开阿里或关联公司时,即从阿里合伙人退休。
多位了解阿里巴巴股权结构的人士直指,马云的持股其实是一个“stockpool”(股权集中处),因为当时包括马云在内,总共有“十八罗汉”一起创办阿里巴巴,据闻这些创始人的持股,现在都挂在“马云”底下,才有7.43%之多;但如果要论真正的个人持股,“蔡崇信的持股应该超过马云!”
而阿里巴巴的18罗汉的股权,都捆绑在马云旗下,由马云代持。早年,马云在杭州湖滨花园小区,马云与十八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措了50万元开始创业。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
从杭州到纽约,马云显然比很多中国人走得更远。马云在东海岸要与最大的仓储量贩店Costco接洽进行合作,而在西岸要拓展阿里巴巴的影视领域。
中外媒体认为,这家网络巨无霸的“合伙人制度”制度,以及采取允许控制人转移资产的“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保证包括创办人马云在内的合伙人在上市后提名半数以上董事,确保对公司的控制权。
每年合伙人可以提名选举新合伙人候选人,新合伙人需要在阿里工作或关联公司工作五年以上。为了确保合伙人与阿里股东利益一致,合伙人制度还要求在作为合伙人期间,每个合伙人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
阿里合伙人拥有独家提名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需要先经全体合伙人投票通过,再由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后,才能成为董事会成员。《金融时报》引述企业治理分析集团GMI Ratings研究部门主管Gary Hewitt表示,合伙人拥有如此之高的控制权,意味着一切都将取决于那几位独立董事们的素质。400多亿美元将惠及阿里员工,杭州瞬间也诞生一大批百万、千万、亿万富翁。
相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秉持这种信念的阿里巴巴,30个合伙人全体通过让8名客户上去敲钟,这中间包括一些快递师傅!
屌丝出身的马云是规则的破坏者,和新规则的制造者。估计中国企业家再去纽交所敲钟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那样的有神秘感和神圣感了吧!
乔布斯和他的早期合伙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的年度人物,都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同时也会是航班上的媒体封面人物。
2014年是马云。人们都说,他是下一个乔布斯。
还有人发问,上市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变地球上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吗?
但其实我的包里面,就放了一本《乔布斯传》。在万里云端,在长达20个小时的长途旅行中,我听着航班随机视频中人们关于阿里巴巴财富的惊呼和掌声,将这本厚厚的《乔布斯传》看完。
这个生而就是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子的人生风云,也是美国梦精神下合伙创业的杰出典范。从个人特质来说,乔布斯是一个自信与偏执的天才。他内心封闭,但又创造力惊人。他有让人惊叹的激情和创意,也有“像被恶魔驱使一般”、让身边人感到狂怒和绝望的双重人格。
只有偏执狂才能有创造力;但,具有创造力不是企业的全部。我始终认为,由乔布斯定下基调的苹果企业文化,带有自我毁灭的基因。合伙创业,不光是为了某个人的自我实现;合伙背后,必须有担待和社会责任。因此,在合伙创业的环境中,创始合伙人的人格、心理、胸襟,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高度和宽度。乔布斯的病态人格,和这种人格形成的自我封闭的产品,和开放社会格格不入,将是苹果的宿命。
苹果未来会走多远,还真的看造化……
苹果最初是诞生于车库的小公司。1976年4月初,韦恩和乔布斯以及斯蒂夫.沃兹尼克联合创办了苹果计算机公司,其中沃兹尼克还是经韦恩说服加入合伙的。韦恩负责设计了第一个“苹果”公司徽标,并起草了最早的“合伙合同”以及“苹果一号”电脑的使用手册。
而乔布斯在公司起步之初,除了一个尚无同类产品可供参照的设计蓝图外,没有资金、没有成品、没有原料,但他先用样机打动了销售商,让销售商一次订购了50台,并声明“货到付款”;接着,他拿着销售商的订单跑去原料供应商那里赊账,并直接将电话听筒塞给对方,表明“有能力在交货后付清款项”;其后,几个公司创始人找来亲朋好友日夜赶工,终于抢在合同期内完成全部成品,挖到了第一桶金;再往后,更是凭借这一奇迹般的成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与合作伙伴。可见亲情、友情的投入,对合伙创业的早年,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人说,人创业,人合伙,不能找亲戚朋友,但其实,一开始你很弱小,你能搞定的,也就是你亲戚朋友,就像新东方创始合伙人王强当年说的一样,不找朋友,那又找谁呢?
早年,乔布斯当时一直将韦恩视成某种“父亲般的角色”,因为自己弃儿的身份,作为“苹果”创始人之一的韦恩当时曾拥有羽翼未丰的苹果公司的10%的股份。
在韦恩正式起草苹果“创立文书”的12天后,韦恩回到了登记办公室,辞去自己在公司的职务。遭遇经济困境的韦恩在1976年4月12日以800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苹果公司股份全部卖给了另外两名创始人。
一年后,乔布斯和沃兹尼克决定将公司上市。韦恩收到一封信,让他正式放弃公司的一切权利。他收到了一张支票,这次是1500美元,加上他出售股份的到的800美元。一共是2300美元。这是他作为苹果创始人得到的全部收入。如果今天他的股权还在,他当时的收入相当于现在财产的100万分之一。他当年所持的10%的苹果股份现在市值已达到20亿美元。
1978年,乔布斯曾试图再次邀请韦恩加入苹果公司,但韦恩却拒绝了乔布斯的请求,他继续在雅达利公司工作,后来又换了好几家电子公司上班。作为苹果创始人之一,韦恩格外坦然与淡定: “若当初继续留存苹果公司,巨大的工作强度可能使我无法活到现在。”乔布斯的英年早逝,可以作为他的这句话的注脚。
1980年12月,乔布斯和伙伴斯蒂夫·沃茨创办的苹果公司股票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460万股被抢购一空。由此,乔布斯以“最富有的苹果亿万富翁”身份获得了外界关注。是年,他25岁。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公司高层经营理念不合,在美国IT业的激烈竞争中,苹果节节败退。最终,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建的苹果扫地出门。这样如过山车一样的人生,不是强气场的人物,是hold不住的。你们愿意过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吗?你们可以忍受背叛和驱逐吗?
其后,乔布斯又创建了NeXT计算机公司、皮克斯公司,但据说NeXT销售惨淡。1997年,NeXT被苹果收购,乔布斯回归。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之后,亦有人看到了他身上的转变。乔布斯临危受命,代理苹果执行长。他仅要年薪1美元。他同时也担任着Pixer的CEO。
事实上,早年乔布斯并不完美甚至有点刻薄,但伴随着成长,生活磨砺了他。他欺骗合伙人,乔布斯拿到的第一个合同是一种游戏的设计方案。实际工作是他的合伙人沃茨做的。他拿到一千元的设计费,但他骗沃茨说对方只给了六百。所以沃茨只得了三百,而乔布斯实际得了七百。
乔布斯一直不承认他和前女友所生的,经DNA证实的女儿。即使在他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以后,他也不愿支付抚养费($385/月)。长期生活拮据的前女友最后把他告上法庭。乔布斯败诉。即使如此,之后很多年,乔布斯还是不认这个女儿。最后,乔布斯走出阴影和女儿相认。正如罗永浩的评论,他是个天才,但真心为人不怎么样。
乔布斯拒绝给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分股或股权,当沃茨拿出自己的股份一百万一份分发给这些人时,乔布斯感到非常不以为然。最后,乔布斯陨落人世,他的大量财富都留给了现任太太和三个孩子。
苹果公司并非完美,乔布斯本人人格也有极大缺陷,对于合伙,他也犯下了很多无法挽留的错误。而当年第三号合伙人韦恩的决策,看似犯了世界上“最昂贵的错误” : 仅以800美元就卖掉了他拥有的苹果10%股权如今苹果公司的市值至少高达3500亿美元,如果韦恩持有苹果股份到现在,意味着他的财富将至少高达350亿美元。
但这个世界上,主宰力量真的是钱,是money,是财富吗?最后,合伙人乔布斯成为世界知名的IT巨子,而但第三位创始人却在一个小镇退休,靠养老金生活。韦恩却觉得很坦然。
2015-03-02 11:40:21
这篇文章读了多遍。2015-06-10 11:54:15
这个文章可以发到虎嗅,36氪也行--一个不做你们这类直销,一直关注社会变革的人来此留一笔2015-06-12 02:00:42
谁说姐一直关注直销啊,姐多年前创办美恩财经,专注上市公司服务多年。2015-06-16 05:50:47
你是传说中的李大韬吗。?2015-07-09 22:15:19
中国式合伙。有接近吴老师的人介绍,她签的中国式系列合同。接下来的一本是中国式创业。2015-07-09 22:17:04
只有偏执狂才能有创造力 要有信念有敢拼敢做的决心2015-07-09 22:25:07
期待julie姐的下一本书《中国式创业》。2015-07-09 22:52:55
少写长文章。2015-09-29 21:59:58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 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从错误中学到教训,他们只是不断从一个错误的公司跳到另一个错误的公司。所以每做一家公司都要从头起步一次,多数人几年来都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是付出最多,但回报却是最少的,从直销进入中国内地发展到现在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大多数国人的选择是错误的,假设当初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都能理智的考虑,那么大家所一直梦想的已经是今天所拥有的,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我们选择公司的时候,首先是缺少一个硬指标:公司已经成功,它必须是一个事实上在直销业已经成功的公司。每一家新公司的老板在开发市场的初期都给我们打保票说:“我们三年追上某某公司,五年达到某某规模,守法经营、永续经营”,这些公司和事实上已经成功的原国际化大公司相距万里。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一颗幼苗,我们每次都把它当成一颗参天大树。所以我们每次参与之后,都发现自己判断有误。选择的时候如果发生判断的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将来会半途而废。 如果我们选择参天大树,也有一个问题。全球前十名最大的直销公司中,多数公司制度上难度很大,主要是小组业绩要求很高,很多人完不成小组业绩,赚不到网络奖金,他们做到一定阶段就会重新选择。你的团队也许能够发展到1000人2000人,但1-2年后剩下的也许不到100人(残部),这时如果你想换另外一家公司,这些人还会指责你:你把我们带进来,你让我们在这里坚持,你怎么走人了?95%做不下去的(在已经成功的国际化大公司里),是因为完不成小组业绩,拿不到自己想拿的奖金。制度上难度很大的公司,人们是因为误解而加入,因为了解而放弃。 在全球最大品牌的十家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没有小组业绩,仅有微不足道的个人业绩要求。大部分人都能完成这样的业绩,可以轻松地赚到钱,没有任何过分的压力,产品品质又超常优异;选择这样的公司相对来说成功率要高于其它公司。 跟这个行业里已经成功的公司合作会给你带来什么呢?会给你带来循环性的收入。 这个行业真正的魅力是循环性收入。在一到二年的时间里你坚定地努力,当取得成果的时候,这个成果将影响你的一生,也就是说你一生的财富目标,可以在一件事情上跨越性地实现。你的收入不仅高于一般行业,而且当你停下来不做的时候,你的收入不会中断,甚至更高。 有的人重视在这个行业里赚钱,但对循环性收入不够重视。其实只有循环性的收入才能使你梦想成真,有的公司短期能赚些钱,但令你错过了循环性收入的商机,这种公司使你梦想成空。有的人认为哪家直销公司都是循环性收入,其实大多数不是。 什么样的公司是能够带来循环性的收入呢?只有公司的稳定性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的成熟公司。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度过5年以上的风险期。2、世界顶级品牌,最好业绩在前十名以内。3、成长速度快。4、奖励计划基本不变。5、市场还未开发。若要选择一个能带来循环性收入的公司,就不要再被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公司所吸引,有的公司制度极为诱人,但那种公司由于刚开业,处于求生存阶段;会片面迎合直销商的投机心理,制度和管理方面都有后患,直销业为何有大量的人跳来跳去成为“直销难民”,就是由于不断地被这样的公司干扰了视线,总想挑选最省事、赚钱最快的公司。事实上,很多领导人的意志力已经被这些蒙蔽双眼赚钱快的空泛承诺所摧毁,通常这些承诺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都不足以让他们从发财梦中觉醒。 在判断循环性商机的四个要素中,为何必须要求有5年以上的时间,又为何必须是世界最大品牌呢? 先谈第一个问题,在直销业中,公司的成功率非常低,表面上看每一家公司似乎前景都特别好;而最终能够成功的公司却廖廖无几。 2001年世界直销联盟有一个统计,在2001年之前全世界共诞生过3万多家直销公司,但超过十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却只有29家。也就是说,大多数直销企业都走不到5年。5年,是直销企业的风险期、考验期,5年之内该发生的问题都会发生。在这5年期间,每年公司的营业状况都有急转直下的可能性。 再谈关于第2个问题:循环性收入公司为何必须是世界十大品牌公司呢? 据世界直销联盟预计,未来的局面是:世界上最大品牌的公司,占有直销业市场份额的40%~50%,而另外50%~60%的市场份额将由近20000家以上的公司来竞争,每家中小公司每年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一般的公司难以稳定持久就显而易见了。由于直销公司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如果你不选择最大品牌的公司,那么你至少要经营十家以上的直销公司,也就是说你需要领导十个不同的团队,或许仅有个别公司做得长一些,那就只能做完一家再做另一家,频繁更换,无数次辛苦劳累,或许仅有一家公司能为你带来略为长久的回报。今后,越来越多的人将明白:循环性的收入才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真正目的。因为你只要辛苦一次就足以让你彻底成功。 中国直销业开放的时刻,将在中国出现白热化的竞争,所以很多现有的小公司将会瞬间消失。今后1-2年内是不断洗牌之后大放异彩的品牌公司。 这是一个靠品牌生存的世界,每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宝马、索尼、三星,占领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成问题。每一个世界品牌都有惊人的含金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我们和世界品牌携手同行的时候,那个品牌的含金量会给你带来市场,带来金钱,但每一个行业里,真正的世界最大品牌公司不会超过十个。 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怎样精明的人,都非常容易选错公司,因为选择的关键时刻常常忘记和忽略那几个关键的因素。所以,你常会看到,有些很聪明很有能力的人,经济状况也没有改善。如果在2001年到2012年间你的选择有误,并不要紧,因为你仍然有机会重新选择,而2013年你若再次选错,很可能会错过最重要的时机。你一生中错过多少次机会?这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请务必把握!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国际化大品牌的公司,在进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往往开业之际就有人成功,开业之时就是举行表彰大会之日,那是因为很多人善于把握最佳时机,提前运作。往往一个好公司开业之初就会有数万人一起加入,如果这几万人当中有你的下属1000人或几百人,你就会直接成为成功者,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生奋斗的历程,这需要你尽可能地提前介入,提前做准备,尽可能在运作条件不太成熟的阶段勇敢地抓住时机;别等万事俱备,时机的特征就是稍纵即逝。 如果你的能力不是特别强,那么你选择的时候应该极其严格、认真,因为你经不起太多的失败。不善于选择的人,将彻底错过这一行里循环性收入的机会。有些人放弃机会,是因为害怕难度,觉得这件事可能有点难,不敢面对小小的挑战,所以成功者总能看到困难后面的机会,而失败者他总是看到机会前面的困难;不同的思维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这些人今后的人生将会更加艰难………… 最幸福的人和最苦命的人都在这个行业里,其差异就在于选择时的眼光,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保障 关键也就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你不可以错过大品牌的直销公司,也不可以误入大品牌直销公司中制度上难度太大的公司。如果这两个方面你有失误,在这一行业里,你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会进入这个行业里的怪圈:不断地重新选择,不断地跳槽,不断地从头开始………… 中国直销立法和直销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国人加入直销行业的数量将会暴增;选择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智,为了避免更多的惨剧;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